熱門排行
專題報道
陳琳:我當代表為人民
“陳琳不僅是我們村里的管家,也是群眾的代言人,在村上工作這幾年,她的工作能力和服務態度贏得了村民的一致肯定,很好地詮釋了‘人民選我當代表,我當代表為人民’的錚錚誓言。”談到對陳琳的總體評價時,柏橋村支部書記謝英軍說。
今年39歲的陳琳是石泉縣后柳鎮柏橋村人,她2013年開始擔任該村村文書,2016年被選為石泉縣第十八屆縣人大代表。身材高大、性格張揚的她在任職之初并不被村民們看好,然而七年過去,再談到陳琳時,村民們無一不對她這幾年為村里做的貢獻贊賞有加。
立足本職工作為群眾服務
作為村文書,陳琳工作認真負責、兢兢業業、任勞任怨,被村民們親切的稱為村里的“管家”。這是因為不論是村集體日常辦公開支的報賬,還是村民養老金、低保金、退耕還林等惠農資金的申報都由她負責。自擔任村文書以來,陳琳始終以“該讓群眾享受的惠農資金一分也不能少”為原則,積極主動為符合條件的村民申報惠農資金。
沈依貴是柏橋村六組一個聾啞人,常年住在敬老院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享受養老金。陳琳通過排查,發現沈依貴未享受養老金后,主動墊資700多元幫他補繳齊往年的養老金費用,并給他申報了養老金待遇。
“我們都忽略了我哥可以享受養老金,陳琳不僅幫我們記著日子,還主動幫他墊錢補繳齊了養老金費用,我哥現在已經開始享受養老金了,我們真的要感謝她。”領到養老金后沈依貴的親人說。
擔任村文書以來,陳琳為村民便民代辦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。據不完全統計,2020年陳琳共為村民代辦實事150余件,較好的體現了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”的宗旨。
發揮代表作用解群眾難題
身為一名縣人大代表,陳琳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,經常走家串戶聽民聲、聚民意、解民憂,積極為人民群眾代言,努力把人民群眾的利益體現好、維護好。
閉會期間,她積極開展調研走訪、參加代表小組活動,搜集掌握民意,為群眾發聲;人代會期間,她認真聽取審議大會的各項報告,站在代表和維護群眾利益的立場上積極提出意見建議,任期內,她先后向縣人大提出意見建議10余條。通過她的提議和爭取,2016年以來柏橋村全村共新建產業路6條16公里,新修河堤500米,堰渠600米,路燈亮化3公里,飲水工程9處,全村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提升,行路難、吃水難等問題全部得以消除。
她常從為民負責、為政府分憂的角度深入思考調研。4年來先后走訪了全村選民近1400余人,整理收集群眾意見建議近20條,篩選上報縣人大10條。2018年,由陳琳領銜提出的《關于優化改造基層電力基礎設施的議案》得到了縣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采納。截至2020年12月,該議案得到了很好的落實,后柳鎮電網改造基本完成。
帶頭抗擊疫情保群眾平安
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,陳琳積極響應鎮黨委、政府防疫要求,用責任詮釋擔當,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抗“疫”的戰場上不斷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,為全縣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的力量,保證了村民群眾的安全。
在年初接到抗疫指令后,陳琳第一時間投入疫情防控工作,多次和村兩委成員入戶開展摸排走訪和消殺工作,在村口、主要公共場所張貼通知、公告、標語,并堅守村級疫情防控卡點,同時利用村內廣播、微信群進行廣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,有力保障了柏橋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現階段,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,但她一刻也沒有放松,她時刻緊繃著疫情防控那根弦,經常走家串戶給村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,主動承擔起了本村疫情防控宣教工作。
她說:“疫情防控大于天,作為一名人大代表,就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,我會常態化參與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,保證村民群眾的安全”。